近期,鋼結構行業因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的深度耦合,成為建筑領域的熱點話題。隨著“十五五”規劃加速落地,綠色低碳轉型成為國家戰略核心,鋼結構作為可循環、高工業化程度的綠色建造方式,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。
政策層面,多部門聯合發布的《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》明確提出,將擴大鋼結構在住宅、公共建筑等領域的應用,通過優化供給結構激發消費潛力。這一政策導向與中央“協同推進降碳、減污、擴綠、增長”的路徑高度契合,為行業注入強心劑。同時,2025中國鋼結構建筑生態大會即將在上海召開,以“未來鋼構力:設計與產業共生”為主題,構建跨領域融合平臺,推動行業破局傳統認知誤區,如“鋼結構成本高”“耐久性差”等瓶頸。
市場供需方面,當前呈現出階段性供需雙強特征。五大品種鋼材庫存有所去化,消費量環比顯著提升,其中建材消費增長尤為突出。但需注意的是,隨著淡季深入,需求季節性走弱壓力逐步顯現,部分地區庫存累積風險初露端倪。下游工程開工進度放緩,采購以低價資源為主,觀望情緒有所增強,預計價格短期內將震蕩偏弱運行。盡管如此,鋼結構在汽車、機械等領域的應用需求仍保持增長,高品質鋼材消費成為新亮點。
綠色發展已成行業共識。鋼結構憑借全生命周期減碳優勢,正從傳統建筑向裝配式、集成化模式升級,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并降低污染。環保政策持續加碼,消費者對綠色建筑的需求攀升,進一步倒逼企業加速工藝設備更新與數字化轉型。例如,部分企業通過優化生產流程,將能耗控制與產能調控結合,在需求波動中維持韌性。
展望未來,鋼結構行業需在“含綠量”與“含金量”間尋求平衡。一方面,通過技術創新降低綜合成本,拓展中小跨徑橋梁、城市更新等場景;另一方面,強化產業鏈協同,以設計賦能打破價值壁壘,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效提升。在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下,鋼結構或將成為重塑萬億級建筑生態的關鍵力量。

當前位置:





